羊城网15载,携手网友见证广州本土文化传奇

十五年,对于一个人而言,意味着从青涩走向了成熟;

十五年,对于一段感情而言,也许是由相识、想知到相爱的过程;

那么十五年,对于一个网站而言呢?

QQ截图20151231152526

2015年12月26日,“羊城网十五周年友聚会” 于广州人民北路南海渔村举行,除了邀请羊城网的资深网友之外,全城几乎各个媒体的代表,以及众多广州文化界和音乐界、美食界、设计界的重量级人物都到场为羊城网致贺。

羊城网的创办人劳震宇在致辞时十分感慨,这十五年间,羊城网做了很多人所共知的威水事,亦经历了很多不为人所知的挫折和失败,坚持走过来的每一步都有血有泪。

确实,近十五年来互联网得以飞速发展,实质却是无数参与者不断被淘汰的结果。彷如大浪淘沙,羊城网在广州本土文化这个细分领域里面,以其十五年的持续和努力,就足以令其成为一个在广州媒体圈、文化圈都备受尊敬的名字。而羊城网十五年来面对各种风云变幻、潮起潮落,依然坚持淡定地探索自己要走的路,从不跟风,且不断创新。

羊城网始于2000年12月26日创办的羊城网友周刊,2003年SARS事件之中,羊城网友周刊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披露该病毒爆发的媒体,巨大的访问量,也由此被人民日报旗下人民网评为中国八大知名独立媒体之一。

2006年,羊城网友周刊重新改版,更名为羊城网,成为整合博客、相册、论坛于一体的UCG互动社区,短短几年间,注册用户已累积达四十多万,成为广州最具影响力的互动社区之一。而其在2008年发起的保护天字码头的“天字瞳情”网络活动,更被认为是广州有史以来第一次文化保育运动,成功让这座有故事有回忆的码头得以保留。

2010年起,羊城网开始一系列岭南文化微视频的创作,包括关注广州旧城改造的微视频《南国泪珠》,第一个介绍粤语文化历史的微视频《舌尖上的粤语》,反映广州八零后童年回忆的微视频《穿粤时光机》,反思广州美食文化何去何从的微视频《粤食越滋味》……以轻松的动漫形式展示岭南文化,并借助微博等新兴的社交媒体进行病毒式传播。这些微视频叫好又叫座,其中的《舌尖上的粤语》更于短短一个月内获得超一千多万的点播量,受到众多全国媒体及文化学者的一致好评。

2014年,羊城网倡议将每年7月25日定为“粤语日”,并设计创作了一系列适合在网络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海报,提醒每一个广府人都有传承粤语的权利和责任,呼吁全球华人都应该拥有“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集合体”的共识,每一种声音都值得尊重。此举获得了众多粤语文化媒体的响应,纷纷开启粤语专版以呼应纪念日,“粤语日”词条亦同时被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收录。

2015年,羊城网创作出世界上第一款“会讲故事”的利是封——广古封,围绕六个吉利的粤语俚语为主题进行设计,背面印有二维码,手机扫描后即能听到该俚语的典故介绍。透过高效的整合营销传播,广古封在2015年的春节销量达到了三十多万个,使利是封不仅仅能传递祝福,更成为粤语文化的载体。

从最初独立的网络媒体,到与广州人同声同气的互动社区,如今羊城网已经演变为粤语文化圈中最具影响力的本土文化品牌。直至2015年末,羊城网已拥有数十万用户的互动社区,近三十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十万粉丝的官方微博号和上千万播放次数的微视频作品。近几年,羊城网还开设了电商平台羊记杂货铺,致力于开发多款本土文化民俗产品。目前,羊城网与美妙乐事、三度设计、新世纪出版社、老广新游、乐乘盒子等企业和团队合作,推出了联名品牌原创产品和书籍。期望羊城网在新的一年里,将广州的本土文化发展推到新的高度。


为什么越来越多广告公司拒绝比稿?

年底比稿又来了,这种广告公司之间你争我抢,广告主坐收渔翁之利的奇怪现象又出现了。

近日,一部名为“拒绝比稿”(Say no to spec) 的两分钟短片在网上发布后爆红。短片质疑广告行业在竞标中或“新业务”流程中为潜在客户提供免费“创意解决方案”的做。这部短片创了下 150多万次观看次数,成为上周 YouTube Canada 第二热门视频,并引发人们热烈讨论为潜在客户提供免费方案的意义。

视频访问了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比稿的看法,他们搞笑的回答表明了免费工作的荒谬性。

 

视频一经播出,立马在Youtube上火了起来,这部短片创了下 150多万次观看次数,成为当周 YouTube Canada 第二热门视频,并引发人们热烈讨论为潜在客户提供免费方案的意义。

随后,Zak发表长文,深度解释拒绝此类比稿的原因。

5年前,我替公司做了一个让人咋舌的决定–拒绝免费给客户提供创意方案的比稿形式。要知道,当时我们是一家客户并不多的新兴公司,所以拒绝比稿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冒险的举动,我们可能因此失去潜在客户。这也意味着公司邮件中80%的比稿邀约和提案需求(RFPs, Request For Proposals)彻底没用了。

一开始,我的员工十分不适应没有比稿的日子,有些潜在客户也对我的做法表示困惑:”谁会拒绝一桩可能的生意呢?”有一些客户甚至为此生气,觉得我们公司疯了。不过另有一小部分客户支持我们的做法,他们竟然重写了提案需求,好让我们拿下生意。

公司会因为拒绝此类比稿(Spec Work)而没了生意吗?然而并没有。5年来,公司还好好的,并且能够不靠这种比稿拿下绝大部分的本土优质客户,这让公司飞一般的迅速成长。

然而,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像我们这样拒绝不公平的比稿,它还弥漫在我们的广告行业中。其实,这种比稿形式早在广告狂人的时代就有了,现在看来非常守旧,简直沦为甲方骗取创意方案的固定模式。

我们希望能帮助甲乙双方从这种过时的形式中解放出来,因为这种形式对甲方、对乙方、对整个行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乙方来说,它会产生昂贵成本、浪费时间、并且让员工倍感压力,最致命的一点是,它让我们养成了提供免费服务的坏习惯。比如在好几年前,我们在比稿时提出的创意被客户偷去用在他们全球的广告中,而他们在广告中没有标出创意来源于我们公司(Zulu)、甚至连一句谢谢都没和我们说,这真是太心塞了!唉,这能怪谁呢?谁叫我当初管不住自己要去参加这个比稿呢。

在前面的视频中,我们询问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是否愿意提供一小份免费的方案,他们是拒绝的:餐饮店长拒绝免费的食物、体能教练拒绝在不收费的情况下制定你的锻炼计划或是他们的知识产权。所以,我们广告人凭什么提供免费的创意方案!正如视频中所说:”谁会同意去做不给钱的活?”唉,这答案只有我们广告人自己知道……

此类比稿虽然能让甲方获得很多创意方案,但实际上它带来的坏处比好处多太多了,这是因为:

1、它也许不能准确体现出广告公司的创意品质。比稿在我们行业变得习以为常,它通常意味着为了完成比稿,一些有才华的自由职业者被简单地带了进来。他们为那些实际应该负责此事但无暇顾及的全职广告人完成了比稿。对于客户来说,这意味着在比稿结束后,他们不能清晰地了解他们所选择的团队到底能给出怎样的作品。

2、它可能会极大地分散注意力。广告公司知道如何通过眼花缭乱的创意作品吸引客户。但是如果你选择这样一家广告公司,它是基于对创意概念的感性反应而不是对所有重要标准的理性评估,那么最终你很有可能并不能选到你理想中的长期搭档。与其着迷于创意的性感,不如看看同样重要的其他评价因素,比如该广告公司在过去是否出过杰出作品。为了判断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因素,可以考虑聘请一个可信的、受人尊敬的第三方比稿咨询师,以便帮助你浏览整个过程,并确保所有广告公司是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比稿,没有使用任何花招(比如不请自来的比稿作品)。

3、它会榨干现有客户账户中的资源。如果我是客户,我会倾向于不做比稿的广告公司。比稿导致这个行业的公司为了推进新的业务机会,不断从现有客户中转移他们的资源。现在来揭秘:猜猜谁将会为这一切埋单?就是你,客户。你就是那些最终为比稿赞助的人。这是一个疯狂的循环,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你。

4、它会阻碍伟大创意的诞生。如果广告公司为比稿投入了绝大部分时间和金钱,那么几乎没有公司会有胆量去推出一个惊天动力的创意概念,因为这在比稿中实在太冒险了。他们会看客户过去做了些什么,了解客户的喜好,然后提出更多类似的。但其实,类似的东西可能不是你品牌所需要的。

5、这最终对每个人的底线不利。比稿工作耗费了广告公司成千上万的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它对客户而言也是耗费巨大。过去七年我在Zulu工作,有一个大客户叫了我三次,让我接受他们的比稿简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在那个时候叫了三家广告公司。我告诫他们为什么在任何时候比稿都不是选择广告公司搭档的好方法,但我还是没能使他们改变这个比稿过程。另一方面,我也能说出几十个精明、世故的客户,他们不要求比稿,并且在十年之后仍能和同样的广告公司合作。我发现了其中的关联:要求比稿的客户通常也是那些从来不和一家广告公司保持长久合作的客户–我们总是能看到这种情况。频繁更换广告公司花费非常昂贵。试想你为了找到一家新的公司,并让它加速运转花费的所有时间,而几年后,你又不得不重蹈覆辙。对你的企业来讲,难道不是在第一时间就让他步入正轨来的更好吗?

我觉得,很显然,这个过程对所有人来讲都不起作用了。如果我们打算免费做创意工作,那么让我们把这创造性的努力放到一个有价值的慈善机构背后,或者通过它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让我们一起向建立长期的创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说”好”;向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商业问题说”好”;向提升整个行业说”好”。因为除非我们能够一起联手结束比稿工作的误导风险,不然任何情况都不会改变。

不管是客户还是广告公司,是时候向比稿说”不”了。

本文为梅花网原创编译文章,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在文章开始处标注以下信息:
原作者:Zulu Alpha Kilo
编译:梅花网小A;陆舟
消息源:梅花网(www.meihua.info)-营销者的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