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京东的“购物圈”,能带来哪些价值和影响?

不久前,一则微信将推出“购物圈”的小道消息在业界散播开来。几天后相关人士出来辟谣说上线“购物圈”确有此事。这次幕后推动者不是微信,而是京东的“微信手Q事业部”,该相关人士表示,购物圈并不会替代现有的微信购物入口。这也意味着传言中“购物圈将与朋友圈有并列入口”的说法被打破。

 

喜上眉梢的商家们刚开始以为“购物圈”系微信官方所为,会和朋友圈并列,以后发链接再也不担心被屏蔽了,出乎意料的是微信只是给京东开了先河。这让很多商家有些失落。“购物圈”到底有什么价值和影响?虽然知情人士并未透露具体细节,但笔者揣测分析,主要有以下三大价值。

 

首先,激活用户的参与感。京东“嫁入”腾讯后,在微信购物入口上的表现并不突出,甚至在外人看来京东的移动电商布局除了自身的App外,就是依靠微信的超级流量入口将商品直接搬上去(当然目前很多大牌电商转向移动端都是这么干的)。然而对于微信来说这一做法明显行不通,在用户眼里,微信的第一属性依旧是社交,不是电商。高流量不等于高转化。

 

京东推出“购物圈”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的粘性,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他们的分享诉求,激活用户的参与感,促进多频次消费。如果用户在“购物”里买了某样东西觉得还不错,自然乐意分享给其它的好友,倘若这时分享不仅能得到大家的赞美,还能赢得佣金,那么“购物圈”就发挥了它应有的价值了。

 

其次,用多维社群驱动单向社交。“多维社群”指的是当A用户和B用户买了同一件商品或A用户买了某商品分享到“购物圈”引来B用户的购买,这时大家就会由某件产品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话题,而分享的该用户可能就会变成达人,利用自己的好友关系促成达人经济。这比在朋友圈刷屏和一对一跟半生不熟的人沟通效果好很多,社群经济最大的好处就是用户的黏性高,彼此之间没有介怀,很快能达成交易。

 

如果“购物圈”和“朋友圈”的场所能转化成购物场景,那么电商的未来无法想象,这就相当于帮品牌建立了另一个强大的营销渠道。

 

再次,微信重建电商生态,着手规范市场。自去年Twitter和Facebook先后引入了“购买”按钮以来,今年3月Facebook 又收购了电商搜索引擎TheFind ,以加强社交网络广告,拓展 Facebook 在电子商务方面的领域。微信紧跟其后,先是引入Feed广告,随后试水“购物圈”。

 

一直以来,京东的“购物”入口都是进的人多买的人少,而重建后的“购物圈”除了可以将首次购物的用户沉淀下来之外,还可以起到引导用户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暴力刷屏的朋友圈微商们,在微信第三方最大的服务商微盟CEO孙涛勇看来,微信官方虽然没出购物圈,但却首度开放了关系链,这表明微信生态开始关注移动社交电商,开始重视微商,京东试水之后,相信关系链将会向所有开发者开放,而微信的定位还是做生态的承载者,一切交由第三方来做。如果后期关系链向所有开发者开放的话,微信的电商生态无疑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尽管有着官方背景的荣耀和让人羡慕的天然优势,但“购物圈”不得不解决以下两大难题:

 

第一、商品的品控和有序的分享。如果“购物圈”只能分享的是京东购物或京东微店里的商品,那首先在品控方面平台方势必要担起很大一部分责任,不管是自营还是代销产品,一定要严格把控。一旦假冒伪劣的产品被分享到“购物圈”,不管是消费者,商家,还是对平台来说都会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其次,如果做不到有序分享,整个“购物圈”就会沦为广告式的瀑布流,同质化的分享和无效分享会越积越多。

 

第二、如何避免恶意刷屏和虚假评论。这里主要说一下微店和微商,如今微商崛起,口袋微店、微盟V店、喵喵微店等各种微店林立,而京东微店依靠微信大树捷足先登,自然想快马加鞭,速占市场。商家为了销量,不得不见缝插针,将各种产品信息发到“购物圈”,恶意刷屏,各种虚假的点赞和评论必将铺天盖地,“购物圈”又会沦为另一个朋友圈代购的重地。如何遏制和有规范地引导商家用户良好购物,对京东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总结:

 

京东推出“购物圈”标志着微信电商进入新纪元,微信将进一步探索在商业化过程中的新模式。社交电商会也将随着微信牵手的京东和连接的第三方越走越远,开启新的征程。


微信做不了电商?或为三大原因所致……

谈到现在的科技圈,基本上是三句话不离BAT,三家巨头拥有丰富的资源,醒雄厚的资金,触角伸及每一个角落,但是,即便如此,总有一些领域让BAT泪流满面,比如社交网络之于阿里,比如电商之于腾讯。

微信营销

这里说腾讯,主要是指其微信在电商领域的尝试。腾讯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把微信用户数量做到了4亿,凭借微信钱包,更是一夜之间笼络1亿多用户在微信平台开通支付,堪称互联网领域的奇迹。但是,微信在电商平台上的表现就像阿斗,怎么样也扶不起来。

 

先来回顾一下微信在电商领域的表现:

2011年,腾讯上线微购物,定位于O2O一体化购物平台,但始终不温不火,目前基本被京东合并;

2013年,微生活上线,并发布了微生活会员卡X1版本,为商家提供闭环的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却在腾讯与大众点评合作之后被后者合并;

同年,微信上线微商城,旨在发展微信电商,店主只不过将其视为淘金的好途径,发展至今,微商城问题不断,难言成功;

昨日,腾讯再度发力,为口袋购物投资1.45亿,试图再为微信添一把火,但是这项合作甚至没能引起太多的关注。

其实在微信上线之前,腾讯曾早在2005年上线拍拍网,尝试电商C2C模式,上线两年之后,市场份额一度达到9%。然而,拍拍网非但没有发展起来,反而萎缩下去,到2013年,拍拍网的市场份额只剩4.7%,并在当年被合作伙伴京东收购。

微信营销

多番努力下,微信在电商平台依然难以做出让人信服的成绩,空有巨大的流量,却始终发挥不出来,问题出在哪里呢?微信做不了电商,或为三大原因所致:

第一,电商行业的格局基本成型,再挤进去可能性很小。电商之间曾经在2012年出现过价格战,这也是电商领域格局确立的开始,发展至今,电商行业基本是阿里独大,京东追赶的局面,而在2012年,微信尚处于起步阶段,电商平台尚不具备竞争优势,而错过了这段黄金时期,微信再去涉足便十分困难,这也是腾讯要联合行业老二京东的原因。

第二,BAT基因论决定微信的电商做不成淘宝。互联网发展至今,大公司的实力越来越强,一旦某个领域被一家大公司抢了先,后来者再去颠覆,除非是创新,否则难度很大。这也是为什么阿里的“来往”、网易的易信难以做到微信的高度,腾讯微博无法取代新浪微博、QQ管家抢占不了360的市场等等。微信做电商,是腾讯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与阿里最擅长的领域竞争,结果可想而知。

第三,微信自身的社交属性,不适宜做成电商平台。作为社交网络平台,微信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在微信里面加入电商,不但不好实现,反而会破坏用户体验。一方面,用户对微信最大的诉求是社交平台,是交友软件,对购物的需求其实并不强烈。另一方面,如果微信平台充斥着商品交易,就像朋友圈的代购狗,感受到的不是便利,而是烦恼。

评论:

微信需要明确的是,自己首先是一个社交平台,在其中加入适当的金融元素是无妨的,这也是微信钱包依然风靡的原因,但是,微信做不成类似淘宝的电商平台,一方面电商领域的牌已经洗得差不多了,挤不进去;另一方面,微信本身也不应该是电商平台。

消息源:搜狐IT
原作者:蓝鲸T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