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办严查微信标题党图片党,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起标题了!

前不久,国家网信办发文痛斥社交平台标题党和图片党现象,即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浏览率,刻意选取与内容无关但是博人眼球的标题与图片,这种现象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尤其泛滥。

 

前不久,我被一条自带“标题党”技能的文章惊醒了。国家网信办刊发题为《“标题党”“图片党”该收手了》的文章,痛斥目前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泛滥的标题党、图片党现象。吓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起标题和配图了。

20151009174032_24

该文先是肯定了一个好标题的重要性,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生了碎片化阅读,导致移动端的内容制作和包装要求更加短小精悍、标题精彩,“一个精彩的好标题往往会成为决定一条微信或微博转发量多少的关键因素”。

但是随即话锋一转,网信办指责目前一些媒体、自媒体为了片面追求浏览量,利用读者的猎奇心理在起标题上“挂羊头卖狗肉”,尤其对微信公众号中泛滥的标题党、图片党着重加强了批评力度,此处摘录几段:

为了使平淡无奇的内容吸引更多的读者、网民关注,片面追求标题的精彩,很多媒体从业者忽视甚至无视标题与内容的贴切关系,成为标题党的一员。

随着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普遍应用,一种新的群体又应运而生,即用一些极具吸引力但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的图片,作为微信文章的标题图片,以获取关注提高浏览量,这个群体目前被戏称为“图片党”。

纵观目前微博、微信朋友圈中所传播的一些信息,文不对题、低俗暴力、夸张惊悚、故弄玄虚以及无底线的悬疑已经成为某些传播者制作标题的几大法宝。这表面看似夸大、调侃或无厘头的手法,其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微博、微信通过吸引粉丝、提高流量以及高频率的转发,换取的是商家的青睐和数额不菲的广告收入。

20151009174135_526

以上这样的标题太容易让人产生不必要的额外联想了,显然是赤裸裸的标题党

为了增强说服力,网信办的编辑还拿着福建一男子在自己微信公众号中发表“昨晚,石狮,震惊全国!一家34口灭门惨案!转疯了!”造成极其恶劣影响为例举证,所谓的“一家34口灭门惨案”其实指的是老鼠,这种标题党实在可恶:

2015年1月10日,福建漳州26岁青年吴海雄在他经营的微信公众号“石狮民生事”上发布信息“昨晚,石狮,震惊全国!一家34口灭门惨案!转疯了!”称福建石狮一家34口被残忍杀害,其中一名有孕在身,并指称犯罪嫌疑人逃往北流方向,警方正在进行调查。而文章结尾处附上的却是一张34只死老鼠的图片。该条微信随即被疯狂转发引爆朋友圈。7天后,吴海雄因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石狮市公安局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网信办还从微信公众号里拎出来几个典型的标题党、图片党:

20151009174202_607

网信办这次之所以拿微信、微博的标题党开刀,显然是有备而来,同时也有指责微信、微博监管不力之意:

“针对微博、微信中存在的造谣传谣、散布淫秽色情内容等问题,几大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商也在逐步完善相关的规定条款。同时,这些公众平台发布了规范运营公告、建立辟谣中心,并适时更新对于违规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处罚结果。但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管理措施中,还没有涉及微博、微信标题及标题图的管理措施。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现有的微博、微信公众号鱼龙混杂,其背后运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无疑也为不良标题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

网信办最后奋声疾呼:“标题党、图片党们如继续不顾公共秩序、道德良知肆意发挥,一旦突破法律底线,恐怕悔之晚矣!”

有网友评论道:“我大概分析了一下痛恨标题党人的心态:哇塞,这个标题这么劲爆,里面的内容肯定很好看。点进一看,原来里面的内容特别正经,于是就恼怒了,我裤子都脱了就给我看这个,于是怒骂标题党。另外,‘我们都是共产主义主义接班人’算不算标题党?”

不说微博就说微信,谁的微信里没有关注几十个微信公众号呢?有些公众号名字起得就挺“标题党”的,何况是公众号里的文章标题。

的确,当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标题会忍不住点进去一窥究竟,甚至对能起如此有趣的标题的人的脑洞由衷由衷的佩服,以至我也曾被标题党骗过好多次。不知道为什么,写到这儿的时候,我赶紧搜了一下人民日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的相关文章的标题……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马化腾你管管。

 

VIA:虎嗅网 作者:假装FBI


手把手教你做微信运营,九个心得帮你留住用户

微信红利期过后,如何实现快速增粉并留住用户,是摆在所有运营者面前的难题。有求必有应。前《GQ》副主编、微信公号“世相”的主人张伟来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留住用户、增加用户粘性。

消息源:峰瑞资本(freesvc)

张伟曾供职于顶级时尚男刊《GQ》,目前刚刚离职创业。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微信公众号 “世相” 的主人。作为一个专注于分享长文的个人号,世相订阅用户近 50 万,几乎每篇文章都超过了100000+的阅读数。近日,他分享了自己运营强粘性公号的九条具体心得。

 

反复触碰高频生活方式和高频情感

高频情感,即人类共通的基本情感。这几天,很多人在转《GQ》主编王锋为九月刊写的卷首语,其中有段话是这样的:

“世事尽管复杂,本质却很简单,在描摹这个世界的万千词语中,真正有绝对和终极意义的词汇不过十来个:比如情感,比如爱和自由,还有善良、物质、身体、死亡……当然也包括宇宙和原子。所有的世事纷扰、物理存在,都可以在这十几个词汇中找到归宿,这 10 个词语既是我们人之为人的源头,也是一切悬念的谜底,它们占据着我们生命的‘最后两页’。”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一个精神性的产品,比如豆瓣、世相、nice,还是一个物质属性的产品,比如小红书、石榴婆报告,都应该反复触碰高频的场景。

精神场景包括爱恨、情感困惑、生活痛苦、分别、悲伤、死亡。物质场景包括约会、逛街、工作、饭局。一个卖化妆品的消费社区,或一个写心灵鸡汤的微信公号,都应该不断地打击或抚慰与这些场景相关的情绪。

这类基本的情感或高频情感,是长期的、贯穿日常生活的、反复出现的。世相里讲述人生挣扎或是如何学习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文章,哪怕过去一年,也还是每天都在后台被用户调用、询问。如果在这些场景中植入了自己,它就会不断被记起,不断被需要,也更可能让用户产生 “你是我的人生陪伴品” 这样的效果。

很多人会问,这如何做到呢?

其实很简单,每个话题都能找到与普世情感契合的切入点,只是看你有没有用一句话点破。我曾经给无数人修改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经常只是增加一个 “外套”,内容不变,表述不变,但在文章中加上一句与爱恨情仇相关的线索性的话,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20150925145240_699
每个话题都能找到与普世情感契合的切入点

 

制造 “有用” 的幻觉

朋友圈里经常有人转发一些文章,标题诸如 “怎样不痛苦”、“怎样不焦虑”、“怎样显得自己腿细”……你去看转发这些文章的人,此后仍然经常苦恼、焦虑,腿也不显得细。

如果能解决高频的情感困惑或日常生活需要,就更容易让人觉得有用。此外,有用并不只有 “指南” 的形式,而是帮助解决困惑,起码让用户觉得可以解决。事实上,情感困惑或者变漂亮,这两件事都是无法解决的,也很难评估解决效果的。更多时候,人们需要被告知 “你可以这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 “有用” 的幻觉。

 

发掘易传播的口号

关明生在《关乎天下》里讲过一个例子。2001 年,他去阿里巴巴做总裁,马云当时也喜欢对员工讲话,但长篇大论。他的建议是,每次讲话内容要总结成两句话,反复说,反复说。最后,据书里讲,这个方式是有效的。

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有口号,二要反复提。这个口号不要太书面语,最好在两个人聊天时可以被自然地使用,能成为网络流行语就更好了。

20150925145255_143
内容要为用户带来“有用”的错觉。

 

强调身份认同感

一个普遍共识是,小众的文化、圈子、产品更有粘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做小众产品。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小众的高粘性来自 “群体身份感”,就是一种 “只有我是,你却不是” 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来得比较容易,不用赚大钱,不用花大力气,只要喜欢某件事物就可以获得,所以很多人需要。“我是读世相的人” 对某些读者来说,真的成了一种优越感的来源,我也会偶尔强调下这种身份感,比如会说 “你既然读世相,那么你是一个在意审美的人”。

有一种方式最近被用烂了,就是取一个用户集体昵称,最早可能来自超女的 “玉米”,但它确实是有用的。鹿晗的粉丝在微博名字里几乎都带一个 “鹿” 字,也是一样的道理。还有一些方式,比如发标牌,罗辑思维的会员制,甚至分级会员,也是这样的例子。建立用户的层次感,其实是将身份感细分,让一部分人有更强的身份感,另一部分人有一定的身份感。

用户一旦获取身份感,粘性是很可怕的。我喜欢看日本动画片《银魂》,里面有个女歌手叫阿通,她的粉丝们统一着装、统一动作,房间贴满海报。这就叫高粘性,一个产品可能做不到,但可以靠近。

当用户数还不够多的时候,一定要抓紧时机利用这个临时的 “小众” 阶段,拼命强调身份感和独特感。以后,这些人会成为你东征的 “十字军”。

20150925145311_150
只有用户画像清晰,才能击中目标用户。

 

赋予用户使命感

使命感一定要合乎逻辑,比如,不能是 “我们要占领宇宙”,但在这基础上又不能太不容易实现。不该是“我们要让自己变漂亮”,而应该是,“我们是这个社会变得更漂亮的最主要希望”。世相的使命感,这句话在一定范围内还挺有名的,“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过去三个月里,不知道有多少人问我:现在看,咱还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吗?有了共同的使命感,大家就会有一种 “未完成” 的责任感,并且觉得一件大事与自己真的有关,而且自己只要每天做很简单的事,比如读一下世相,比如买一部锤子手机,就参与了这件大事。

使命感一定要合乎逻辑,要尽可能宏大和理想主义,又不能是 “我们要占领宇宙” 这种,而应该是“我们是这个社会变得更漂亮的最主要希望”。世相的使命感——“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这在一定范围内还挺有名的。过去三个月里,数不清有多少人问我:现在看,咱还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吗?

有了共同的使命感,大家就会有一种“未完成”的责任感,并且觉得一件大事与自己真的有关,而且自己只要每天做很简单的事,比如读一下世相,买一部锤子手机,就参与了这件大事。

 

明确用户分类

大致上我把用户是分为两类。一类是 A 类基础用户,你要指着他们提高阅读数,卖东西给他们,这类人最多。另一类 B 类是重要用户,顶端用户,你要靠他们提高影响力,引导产品气氛,确定产品地位,分享专业知识或生产优质内容。一个比较冷酷的方法是,公开对 A 类用户示好,私下对 B 类用户好。私下对 B 类用户好,容易理解,尽可能地一对一沟通,讨好他们,给他们回报,跟他们吃饭喝咖啡交朋友。但 A 类用户,大多数用户,虽然应该尽量对他们好,给他们提供好内容,给他们提供折扣,提供购买便利,提供交友渠道,但这种好总归是有限的,因为你不可能挨个请他们喝咖啡。所以,更多时候,你只能口头上表示对他们好,有多么在意、爱护他们,为解决他们的痛苦流了多少汗,做了什么牺牲。你甚至可以在这么做的时候,有意让 A 类用户觉得,你对 B 类用户没有这么好,以增强他们的快乐。不用担心 B 类用户会不高兴,他们知道自己得到的其实更多,不会感到被伤害。

20150925145332_350
给予顶端用户特殊关怀,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社区。

 

构建共同敌人,进行利益捆绑

和用户一起构建共同的敌人,将利益捆绑起来是增加用户粘性,非常有效的做法。利用了这一点的产品功能有很多,比如 “吐槽”。吐槽是我见过的最有粘性的互联网行为之一,吐槽让人上瘾,让人反复参与,让人乐于传播到其它地方。还有那些以 “反鸡汤” 为口号的公众号,经常都有很高的用户忠诚度。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细说了。

 

正确包装获利行为

很有趣,我发现正确包装之后,宣称自己获利的行为反而能增强用户粘性,这一点我开始也不能理解。但例子很多,比如顾爷、天才小熊猫都是发软文赚钱。最后变成了用户非常高兴,不读软文不开心。我猜原因可能是,过去人们总是反感利用用户赚钱的人,时间久了,对这种观点有逆反心理的用户开始成长。逆反者喜欢传播自己的观点,因此利用用户赚钱成了一种口头上高尚的事。这个包装过程比较细致,不同的情况下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总之是要符合一些基本原则。不要扭捏,要大方,要从一开始就残酷对待反对自己赚钱的用户,要夸用户帮自己赚了钱,注意,是夸,不是感谢,这两种语态会导致受众微妙的心理区别。

 

有的产品是有教主的,比如一个现代偶像,或者某些产品创始人。有的产品没有教主,但产品本身也可以努力表现出某种清晰人格。如何做一个有魅力的人,这是很难有教科书式的做法的。我总结了一些已有的做法列在下面,仅供参考:

- 要树立敌人,常常战斗。

- 对信徒不要一味宠溺,要爱恨交织,批评和维护交错使用。

- 要掌握严肃与撒娇交替使用的技巧,也就是说,有时候你要足够强大,让人依赖,偶尔可以脆弱一下,卖萌,示弱。

- 了解一对一交流的重要性,每一个被一对一交流过的用户,都容易成为一辈子的忠实用户。

 

原作者:邓璟


朋友圈广告全面开放,我们一秒变广告圈中人

在微商、代购的侵袭下,朋友圈早已广告满天!钱都入了别人口袋,腾讯怎能忍?微信正式上线朋友圈广告官网,中小企业都可申请。以后咱们可都是“广告圈”的人了。要是别人再问你混哪条道的,你就说你混广告圈的!!!

20150824155641_799

8月20日,正当大家你侬我侬谈情说爱享受七夕的浪漫时,微信也不愿一个人过七夕了,正式上线朋友圈广告官方网站,开启“勾搭”广告主之旅。这也就意味着,不管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只要你愿(you)意(qian),就可以自己通过官网自主申请了。

从今年1月21日开放朋友圈广告试运营之后,我们就陆陆续续收到很多广告。300万的广告投放费用,所以我们看到的还只是宝马、vivo、保时捷、可口可乐这些财大气粗的大品牌。朋友圈广告官网开启之后,我们的朋友圈将沦为真正的“广告圈”。没有一点点防备,从此我们都是“广告圈”中人!而腾讯将会收钱收到手软!(小编也不想这么俗,可这的确是事实)

关于申请

广告主需填申请表,通过后,广告自动上线

广告主需要填一份《微信朋友圈广告合作申请表》并写好公司名称、推广品牌与内容、计划投放金额、计划投放时间等内容,广告方案根据各个广告主的预算而不同。提交合作申请表后,申请公众号、认证并成为广告主。方案审核成功后,朋友圈广告将按时自动上线。广告投放过程中,广告主可以跟踪广告的状态以及一些关键数据。内容创作方面,广告创意、广告素材、投放成本等因素也可实现个性化定制选择。但该网上并没有详细给出广告费用标价。

关于收费

用户看一次广告,微信收费1毛

腾讯公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朋友圈广告全面开放后,将接收中小企业投放广告,同时还可以限定投放区域、性别等服务。收费方式从原来300万广告费用变成了CPM(每千人成本)的方式售卖。举个例子:朋友圈广告若定向投放重庆地区(属于35个重点城市之一),每千次曝光价格为100元。换算下来,用户每看一次朋友圈广告,微信向广告主收费为0.1元。如果广告主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定向推送广告,价格还会有不同变化。

14张PPT展示朋友圈广告细节

20150824154602_913

20150824154603_924

20150824154603_57

20150824154604_796

20150824154604_166

20150824154605_312

20150824154606_973

20150824154607_241

20150824154609_593

20150824154617_873

20150824154632_926

20150824154633_906

20150824154634_375

20150824154634_296

从一开始的惊喜到后来的习惯,朋友圈每次出现广告都能引来一众的赞!广告创意有木有,一看就明白!好歹以前门槛高,投了钱大品牌创意不能少。门槛一旦拉低,这……小编不敢往下想。只想哭着对天空说,“那都不是事儿”。因为我已不看朋友圈很多年……

只是小编隐约似乎见到了当年的微博的影子,也许是我想多了!想想以前段子手、大V广告遍天下的时候,微博推出了自己的信息流广告,势必夺回广告市场的话语权。此次微信朋友圈广告全面上线,腾讯貌似也有夺回被微商、代购等侵占的朋友圈广告领土的决心!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卧榻之下,岂能容他人酣睡!


微信“原创”,大家对你趋之若鹜,你为何偏要伤我入骨

微信公众平台从开发至今,一直在不断地发展、革新,特别是今年1月推出的“原创”功能,可以算作是微信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然而,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就是这个重要的功能,却在其后的发展中不断地伤害着众多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是每一家企业、每一位运营者都不会陌生的,这个平台从开发到现在,确实是在不断革新发展的,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原创”这一功能,它保护了许多人的权益,却也有时不时的伤害了许多人。

 

“原创”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2015年1月22日,那是一个冬天,你出了原创功能,大家都很开心。

“原创者可在微信公众平台后台的“素材管理”处进入“图文消息”编辑,点击“申请原创声明”。并填写提交原创声明的信息。申请原创声明的文章在群发成功后,原创声明系统会对其进行智能比对,系统比对需要一定时间(半小时以内),比对通过后,系统会自动对文章添加“原创”标识。”

20150810155122_850 (1)


20150810155122_850

然而,悲伤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你~

Q:是否所有公众帐号的文章都能进行原创声明?

A:不是,原创声明功能目前处于公测期,暂时面向微信认证的媒体类型的公众帐号公测。未来,我们会根据平台的运营情况不断优化。希望在原创声明功能上线之后,广大原创作者能积极地对自己的原创内容进行原创声明,获取保护。

好吧,这次原谅你了,刚开始嘛,还没完善好是可以理解的,暂时不能享受原创功能,也就不怪你了。

然而!

终究是大家太年轻啊,想法太简单!

20150810160017_510

 

原创,我是如此的需要你

这一功能上线的意义,就是为了“维护作者权益,鼓励优质内容产生”,那么没能受邀开通这一功能的微信公众号,就不能被保护了吗?!

很多微信的小编时常会出一些自己的原创的,虽然不见得非常优秀,但好歹也是辛苦码出来的呀!文章末尾他们也会“大红色”的标出转载要求,怎么就还是会有公众号选择性的忽视了这么鲜红的一段呢!

他们也尝试过维护自己的权益,去跟转载了却没有标明来源或信息不全的公众号交涉一番,实在过分的也“举报”过,但是,然并卵啊!这样的状况屡见不鲜,后来也唯有放弃,转去吧转去吧,没有“原创”功能的公众号像根草啊!

20150810160351_601

 

原创,你不是真正的爱我!

就微信原创功能,下面列举了四家运营公众号的小编的真实例子,让大家明白,这个让每个原创公众号小编身心疲惫的地方,以及那些不得不说的悲伤故事。

1.公众号M君的故事:已获授权转载仍被举报

20150810155810_629

那还是初夏的时候,M君家的小伙伴看见一篇不错的文章,来源于某有“原创”的公众号,恰好,该公众号的运营者也就是作者,是M君家的长期可转载作者,于是,M君家的小编就愉悦的转载了,结果,不幸发生了——微信说M君抄袭!微信说M君抄袭!微信竟然说M君抄袭!绝对是欲加之罪啊,小编明明在文章里面还写明了转载申明、来源和作者呢!

悲愤交加的M君,选择了申诉!结果,两分钟后,申诉被驳回了!那一刻,M君的内心是冰凉冰凉冰凉的!M君就想知道为什么啊为什么!!

2.公众号X君的故事:微信客服永远无回复

X君在某天,突然发现自家的微信公众号出了些奇怪的问题,那一刻,X君是多么的希望微信能够像电商一样的,随时跳出个客服啊!然而,好像依旧是X君想多了。无奈之际,X君只能去微信团队的微博上私信了投诉了。

20150810155839_242

 

然后,从未有人回复过……最后还是靠X君家万能的技术哥哥们才搞定哒!

微信,你为何只管售货不管售后呢?投诉315有用不?

3.公众号H君的故事:辛苦排版永远被替换

近来,微信关于“原创”功能的应用,又革新了,然而,H君却更加的看不懂了。

“原创作者对文章进行原创声明时,可以选择该篇文章允许转载或禁止转载。设置为允许转载的文章在群发后,其他公众号转载时无法修改原文章内容及排版等,系统自动为转载文章注明出处,且将默认所有公众号获得了作者的转载授权。所有依据本功能转载的文章,原创作者再行投诉转载者抄袭侵权将不被支持。”

20150810155926_267

 

原谅H君此刻好奇宝宝的状态:会有作者好不容易写了篇不错的文章却禁止转载的吗?选了允许转载,大家就都默认获得了转载权,那咱转载之前还要询问原作者干嘛?作者写了文章,还不能选择允许谁转载了?……

想问的太多,能够知道的太少!

悲伤的是,每当H君千辛万苦的排版好,愉悦的发出来后,却发现,所有的努力都不见了——自动换为原公众号的排版,还时不时的莫名其妙被可以媲美“朝阳区群众”的“相关网友”举报,这日子,真是没法活了!

4.公众号S君:谁有“原创”功能,文章就是谁的

S君还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八阿哥”!

当没有“原创”功能的原公众号A发出原创文章后,有此功能的公众号B觉得文章还不错,愉悦的转了,于是,C看见的就会是——此文章是B原创……

这样的情况S君碰见过好几次,要么不知情的被A发现瞬间举报,要么从A得到授权发出后又变成B的,结果是,又不知道被哪位群众举报!

S君:我怎么知道这文章究竟是谁的啊!

这日子,还让不让人活啦活啊!!

20150810160516_393

微信的原创功能上线的本意是极好的,可是,没有被微信邀请的M、X、H、S以及众多公众号,实在是对微信原创又爱又恨,微信原创啊,我该如何面对你!


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合并真假,关键是用户活跃度

如果不在用户体验上做改善,活跃度只会慢慢降低,更多的用户会流失或被其他垂直平台稀释掉。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入口变现上做减法,在生态开放上做加法,这才是微信应该做的。

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合并的消息由来已久,不久前,关于合并的消息又尘嚣甚上。关于争论,无外乎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这是微信为净化用户体验的又一表现,另一种认为这是对开通服务号用户的一种致命打击。

且不论这是不是官方试探民情还是确有此事,先分析一下微信为什么要合并服务号和订阅号。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

第一、公众账号已成红海,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主要体现在:在内容上,剽窃,抄袭,侵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数量上,据不完全统计,开通微信公众号的用户数已达到1000多万,而且这一数字每天还以数千的速度增长;在用户体验上,随着用户关注的公众号越来越多,各种订阅号、服务号、微信群、好友间的聊天消息像瀑布流一样呈现,对于有强迫症的人来说,体验糟糕透了。

20150716184301_883

第二、微信有意扶持订阅号。从为部分订阅号开放评论功能到“颁发”原创标识,从内测“打赏”到允许通过认证的政府、媒体类订阅号申请微信支付等,无不彰显微信在订阅号上的“用心良苦”。在此笔者大胆猜测一下,随着纸媒的持续走低,用户阅读习惯的移动化,以及对微信的高度依赖感,未来微信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UGC+PGC的内容输出平台。订阅号的兴起会对杂志报刊等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围绕订阅号将会出现“内容版权+广告(广点通、内页图片)+稿酬(转载、打赏)+微电商”的系列生态演变。而反观服务号,微信并无多大举措。

20150717095400_175

 

而大家关心的不是合不合并的问题,而是合并后会产生哪些影响,微信的这一做法是否明智。站在用户的角度怎么看待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合并问题。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服务号打开率明显会降低。合并到同一入口,不管是打开率还是阅读量都会明显降低。保守估计,服务号的阅读量至少会减少三分之一。根据艾瑞《2015年微信公众号媒体价值研究报告》显示,有约47.8%的微信用户关注公众号的数量集中在6~15个。也就是说没合并之前订阅号和服务号的打开率各占50%,合并后大概占17%~7%。在没有品牌忠诚度的情况下,订阅的公众号越多,打开的几率越小。

其次,可以提升关注服务号的用户的质量。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区分用户忠诚度与否的有效方式。KK(凯文·凯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一千铁杆粉丝理论”,即:他认为任何一个从事创作或艺术工作的人,只要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就是那些会买你全部产品的人),只要搞定他们,你就能生存了。将这一理论延伸到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在服务号上有一万或十万的铁杆粉丝,不管合不合并对他们来讲是没有影响,决定微信服务号胜出的不是量而是质。

第三、更多的企业会开通订阅号。对于很多运营能力不强,粉丝又少的企业来说,一旦合并的话还不如去做订阅号。相对于服务号,订阅号消息推送更加灵活,接口更加开放。

 

从表面看这好像是微信功能界面上做的一次减法,是微信秉持的用户体验至上的体现,然而,在笔者看来提升用户体验并不在于合不合并,而在于内容搜索上的优化。

1、搜狗微信搜索应该推出订阅版和推荐版。打开微信的搜狗搜索,呈现出的是文章搜索,公众号搜索(主要是订阅号)热点推荐和栏目精选。用户是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虽然为公众号作者添加了关注的功能,但作用并不很大。就文章搜索来看,同一篇文章会出现N篇相同的文章,没有按照公众号是否为认证号,粉丝数,阅读量多少来排名,也没有像百度搜索一样,对同题文章进行归类统计。另外,在用户参与度上,缺乏互动。读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需花费很多时间。

2、微信在内框搜索上需化繁为简。如果用关键字从微信搜索框去搜信息,笔者发现,所陈列的东西太杂了。依次排列为:联系人—群聊—功能—公众号—聊天记录—收藏—朋友圈—本地生活—相关文章。微信搜索本可以成为一个类似于淘宝商品搜索的强大入口。用户可以通过此入口搜索自己想看的内容,而官方并没有把这一入口利用好,导致很少用用户不知道从这个入口去找东西。只要对这一入口进行简化,将原创公众号或阅读量,粉丝数,公信力高的可依次推荐排名。而微信搜索框也成了价值巨大的内容输出入口。

3、将订阅号和服务号区别对待。合不合并,在笔者看来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合并后是否能提高用户体验,提升用户的活跃度。订阅号和服务号除了接口和群发的次数不同之外,其它功能几乎都大同小异,如果合并后,在图案,推送提醒标识上和订阅号没有一个明显的区分,那几乎没多大的意义。笔者认为在为企业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上,服务号上微信做得还不够。

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讲,笔者个人还是倾向于合并。合并可以起到集中阅读,统一管理的好处。微信已经是一个非常臃肿的产品,如果不在用户体验上做改善,活跃度只会慢慢降低,更多的用户会流失或被其他垂直平台稀释掉。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入口变现上做减法,在生态开放上做加法,这才是微信应该做的。

 

来源:钛媒体

原作者:褚伟2012


微信朋友圈广告将至,一块优质金矿正待开采

1月6日上午,行业的多个微信群里突然传出了微信朋友圈广告即将上线的声音,紧接着有一位曾在腾讯人力资源部任职的Tomzhang发表了《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腾讯尚未开采的百亿金矿》一文相继被各大网站转载,腾讯股票连续两天大涨,7日上午更是在开市前传出大手交易,高盛也再次给出腾讯“买入”评级,目标价146港元,看起来市场正在提前,也有计划地释放朋友圈广告带来的利好消息。

事实上,朋友圈在2015年初发布广告早就不是什么秘密,这也是在腾讯11月发布了近似史上最差季报后股票依然坚挺的原因。因为在同期腾讯的销售团队正不遗余力地去向各大4A公司及广告主推销微信朋友圈广告。在广告界,一块最优质的金矿正待开采,而各大品牌广告主都想成为第一支抢滩登陆的部队,这可能会在未来一年内都会成为广告界的谈资:“某某某投了微信朋友圈上的第一个广告”,贼有面子。

当然,微信为了广告能符合自己的品牌形象,也避免用户的反感,第一批登陆朋友圈的广告会非常严格,至少得是宝马奔驰三星星巴克这种水平,如果有苹果特斯拉就更好了,而伊利蒙牛京东看起来形象都还不够好。我也听到有一位国内知名品牌广告主抱怨过,自己在腾讯每年投几千万,但投朋友圈广告却还要排队,再或者直接被拒绝掉了,理由是“老板觉得你们的品牌不够上流”。

不知道这个老板是不是张小龙,但至少目前,朋友圈广告还是微信团队在主导的,从一个最终确定可以投放的4A公司了解到,“朋友圈广告的定价很高,说是微信团队定的,按照CPM的形式售卖”,那价格高到什么程度?“刊例价是三位数”,这是什么概念,广告展示还不到十次曝光也不管有没有点击广告主就要付出一块钱,这个水准已经远远超过Facebook的广告定价。

关于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形式此前有很多猜想,但无论如何不会和Facebook的信息流广告差距太大,毕竟,此前腾讯在QQ、Qzone上的信息流广告已经大获成功,在朋友圈时间轴里插入,插入到第二屏或者第三屏,每天限制一定的曝光量,每人每天看到1~2次,大抵就是如此了,如果做得再绝一点,这个广告还要支持分享,微信可以依靠分享带来的曝光再收一笔钱。

听起来简直是笔一本万利的买卖,腾讯股价不要说146,飙升到196都有可能,是这样么?相反,对此还是应该有些谨慎的乐观,大家都知道朋友圈广告要来了,朋友圈广告是个宝藏,朋友圈广告谁都想上,但是广告主并不是不计回报的付出,如果真是100多元的CPM,再收分享、互动的费用,能承受这个价格的买家还是有限的,而且,在投放一次后是否有持续投放,或者签框架协议,固定预算的动力都是存疑的。朋友圈广告一定看起来很美,但更难的是,最终写入腾讯财报中,整季度整年度的收入能做到什么水平。

这未尝不是一种多虑,毕竟微信公众号广告是一个前车之鉴,在初期的风风火火下,很多前赴后继的尝试者,但基本都被广告成本吓退了,5块钱买一个粉丝,对于还缺少特别有效盈利转化途径的公众号来说,根本不能算是一桩合理的生意,除了类似“一条”这样冲高阅读量赚一笔投资的投机者以外,真心想做好这个平台的广告主都望而却步,洗了一轮下来,还有多少人对这个推广形式寄予厚望呢?据悉微信广告上日活跃的公众号广告主已经不足100家,如果不是应用下载撑着这个业务,也就基本结束了。于是很让人担心微信团队对自己广告平台的预期过高,继续涸泽而渔。高溢价的CPM广告只能做一波,尤其是优质品牌广告主,他们的数量更少,耐心也更有限,一旦形成这个价格太不值的口碑,就很难挽回了。

作为初生的广告平台,不先养好广告主和生态,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提价,反而期望一出手就放卫星,这种心态我是很难认同的。

朋友圈广告若真的能支撑起腾讯的股价,务必要有成熟的广告主服务体系,有完善系统和多样化的广告主形态,如同Facebook一样,品牌、本地服务、APP广告主注入,并能带给广告主确实的回报:打造围绕腾讯移动社交平台的程序化购买能力,顺应行业和市场的趋势;同时引入应用宝的APP广告主资源;通过LBS能力拓展本地服务,精耕细作……

春晚的朋友等十八般武艺,也不过简单直接满地撒钱的一场秀。

消息源:虎嗅网
原作者:Northfish


微信公众号欲出新招,内测公众账号评论功能

微信近日在部分公众账号中添加评论功能,目前该功能仍在内测阶段,整体上线时间未确定。拥有该权限的公众账号,运营者可对单篇文章进行关闭或开启评论功能,并可将用户发表的评论添加进入精选评论后公开显示。

20141219160601_1607

12月19日,微信近日在部分公众账号中添加评论功能,目前该功能仍在内测阶段,整体上线时间未确定。
“骑行西藏”是此次参与评论内测的公众账号之一,用户点击该账号的最新文章,已经可以看到显示在文章最下方的评论区。点击“写评论”按钮,页面跳转到评论发表框,并以个人微信公众账号的名称发表评论。根据提示,用户发表的评论由公众账号筛选后,才能对所有人显示出来。

此前用户若想对公众账号内的文章发表观点,只能以发表对话消息的方式提交。内测中的评论功能,除了方便用户反馈观点,提升互动性,也有助于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

据了解,目前该评论功能仅针对部分媒体账号开通,进入内测名单中的账号除了骑行西藏,还包括南方周末、广州日报、企鹅智酷等。拥有该权限的公众账号,运营者可对单篇文章进行关闭或开启评论功能,并可将用户发表的评论添加进入精选评论后公开显示。

微信公众账号添加评论功能,将是继7月上线阅读数和点赞功能后的重要功能升级。微信内部人士称,将根据内测结果来决定最终的上线计划。

微信此举会有什么影响呢?

先来说说好处。首先,微信开通评论功能最直接的影响是有利于粉丝增长。在没有评论之前,公众号需要想方设法博得关注,但评论功能增加后,用户必须关注才能发表评论,表达欲会驱使很多用户去关注优质的公众号。

其次微信公众帐号增加评论功能,表面去看,有移动端重走博客路的意思,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用户的互动和粘性。各种神回复和神评论一直是中国网民读新闻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互动性较强的公众账号,其价值可想而知。

中国最大的自媒体联盟微媒体联盟总经理刘敏华表示,“微信开通评论功能有助于形成社群经济。但是社群经济形成的前提是得有社群,而目前微信公众号的读者相互并不能沟通,此次微信增添的评论功能,将成为开启受众之间交互的纽带和桥梁。”

不得不提的是,微信对于灌水、恶意评论等滋扰用户的事情也是有准备的。僵尸粉和小广告一向是评论区的顽疾,大大影响了用户体验。而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默认是不开启评论的,发布之前选择开启评论才能评论。而且运营者可以选择精选评论,公众帐号文章只显示被运营者放入精选的评论,所以在用户体验方面,微信考虑还算周到。

那问题方面呢?

紧接上文,对评论可管理纵然可提高用户体验,但是这也加大了公号对运营者尤其是自媒体的要求。相比原创能力,微信的运营能力或将更为重要。如果还能显示公号运营者的回复,对运营能力的要求就更上一个台阶了。

此外,对于微电商来说,将面临更多挑战。设想,之前如果订阅者购买产品被坑,也不能发个差评以示“报复”,现在,或将出现一个场景:一个差评的确会影响其他用户的判断。这无疑是对运营能力提出了巨大考验。

 


创意小测试成微信公众号吸粉利器

“好令嘅而蛋、牛演、支肉演啊……”你知道这是在表达什么吗?近日,一款《广州话专业度测试》小游戏在发布一周内便获得几十万的点击,并获得多个广州本土媒体的报道关注。小游戏以不标准的广州话谐音来考新老广州人的理解能力。网友玩后惊呼:简直是脑筋急转弯方言测试版。

这个小游戏由蓝龙互动为广州本土互动社区羊城网策划开发,并通过羊城网的微信公众号发布。该份测试共有二十多题,题目非常抵死有趣,测试完毕后,需要分享到朋友圈才能显示出测试者属于四个等级之中哪个等级。而测试结果名称颇具粤语特色,以“醒目精叻广州仔”、“杏林圣手黄医师”、“当红炸子鸡卷脷”“华裔海归白栏娜”这四个衔头代表优、良、中、差四个等级,逗趣别致。

《广州话专业度测试》游戏发布后,羊城网的粉丝数量迅速暴增,短短几天就获得了上万新粉丝的关注,直至一周后每天仍有数千人参与,成为名副其实的吸粉利器。